济宁城市未来拓展新动向,兖州延伸可能?经济升级关键在工商科技而非市区美丽

济宁 更新于:2025-08-03 04:55
  • 聪颖春风0F
    城市发展方向会往兖州延伸吗 济宁不是靠漂亮市区发展经济、提高教育和生活的!得靠工商科技搞实业,没实业化、产业链集团化、国际化,济宁就是个大集市,谈什么发展方向?向西发展?这是村长或小商贩的思路,得从工商科教的大布局去考虑!
    咱先唠点实在的——这些年各地都在比谁的楼高、路宽、公园美,可你发现没?那些真正能留住人、挣到钱的,哪个不是靠产业撑着的?就说咱济宁,市区修得再漂亮,要是工厂没活干、商场没人逛、年轻人没班上,那漂亮楼再高也是空壳子。前两年我去济南高新区转了转,人家那边光是搞软件研发的企业就挤破头,一个30来岁的技术员,月薪一万五起步,周边房价一万八,人家照样买得起房、供得起娃。为啥?因为有实业兜底,钱袋子鼓了,啥都好说。
    那有人说了,兖州不是一直在发展吗?往兖州延伸不就能带产业?这话听着对,可细琢磨差点意思。兖州确实有优势,京沪铁路穿城过,货运站方便,这些年煤化工、新材料也攒了点底子。但“延伸”俩字儿太笼统——是把市区的商场搬到兖州?还是把学校医院复制过去?真要这么搞,最后大概率是两边都不精。去年我去兖州看他们的装备制造产业园,里面有好几个给徐工、三一配套的厂子,技术工人月入过万,可周边配套跟不上,下班后连个像样的餐馆都找不着,年轻工人宁愿多花半小时坐公交去济宁市区吃饭。这说明啥?产业要扎堆,生活配套得跟上,光拉长地理距离,解决不了实际问题。
    再说“向西发展”这事儿,咱济宁西部是啥地形?大部分是农田和生态保护区,硬要“延伸”过去,要么占耕地破坏生态,要么盖一堆没人住的房子。前几年邻市有个县学别人搞“新城开发”,结果地征了、楼盖了,企业没招来几个,老百姓搬过去连个菜市场都没有,最后又悄悄拆了一半。这不是瞎折腾是啥?咱老百姓要的不是地图上多标几个“新区”,是家门口有班上、孩子上学方便、看病不用跑远路。
    那济宁到底该咋走?我看就得学南方那些“闷声发财”的城市——苏州靠工业园区成了“世界工厂”,无锡靠物联网产业带富了一方,青岛靠家电、汽车制造站稳了脚跟。咱济宁有啥?有全国闻名的专用车基地,有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中心,有曲阜的三孔文化IP,这些都是现成的牌。关键是把这些牌打活——比如专用车产业能不能和新能源结合,造点电动重卡、智能物流车?大蒜交易中心能不能搞点深加工,做蒜油、蒜素保健品?三孔景区能不能和研学旅游、文化创意绑一块儿,让游客来了不光看庙,还能动手做拓片、听儒学讲座?
    还有实业和科技的结合。咱济宁学院、曲阜师大都藏着不少好技术,可好多成果都“锁”在实验室里。去年我去高新区一家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,老板愁眉苦脸地说:“咱能造机械臂,可缺个能给机器人‘编大脑’的算法团队。”你说气人不?要是能把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企业需求对接上,让教授带着学生下车间,让工人跟着专家学技术,说不定用不了三年,咱就能冒出几个“济宁智造”的名牌。
    说到底,城市发展不是“摊煎饼”,越摊越大越好;是“种庄稼”,得选对种子、施好肥、浇足水。兖州有兖州的产业,高新区有高新区的优势,曲阜有三孔的文化底蕴,把这些“点”连成“线”、聚成“面”,让实业更实、科技更活、文化更火,济宁才能真正有底气跟全国其他城市掰手腕。
   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